· 新聞資訊 〉文學作品
姓名雜趣
作者:彭湛峰 發(fā)布時間:2007/3/17 點擊數(shù):1645
作者:彭湛峰 發(fā)布時間:2007/3/17 點擊數(shù):1645
多年前,曾在雜志上看過一則關(guān)于名字的趣聞,說當年知青下鄉(xiāng),晚上睡大通鋪,一百來號人躺在一起窮聊,看誰的名字大。其中一個名叫黃河的和一個名叫趙長江的剛想夸耀一番,忽聽鄰鋪一人喝道:“我叫胡大海。”胡大海話音一落,即刻遭到某甲某乙某丙某丁四人的聯(lián)合抨擊,四人的名字分別是孫河北、李華南、周中國、吳亞洲。接著,又有一幫人報出大名來。最后,經(jīng)過評比篩選,大伙認定,鄭世界和王全球兩人名字最牛,可并列第一。這時,旁邊有個睡眼惺忪的家伙嘟囔了一句,眾人頓時啞然。此人名叫凌宇宙。
過去,在我老家的鄉(xiāng)下,有些人名簡直近乎荒唐。比方有親哥仨,老大叫斧頭,老二叫瓦刀,老三叫鏟子。一日,老爹安排哥仨去干活,吩咐道:“斧頭,去劈柴;瓦刀,砌灶臺;鏟子,把爐灰掏出來!”一時傳為笑談。還有更土氣的名字,用的是字典里根本找不到的土話,只有音,沒有字。記得鄰村一戶姓曾的人家,給小孩取名叫b ia。沒人知道這個“b ia”字怎么寫。孩子上戶口時,戶籍登記員文化不高,不懂拼音,情急之下,寫成“曾不一阿”。
外國人也有一些怪名字。有特別短的,比如西歐人有姓“I”名“I”的。他的簽名,既像阿拉伯數(shù)字里的11,又像是羅馬數(shù)字里的第二(Ⅱ),實在是滑稽。也有特別長的,據(jù)說有一個泰國人,姓和名合起來竟有40個字之多,大概永無重名之虞吧。
特別的名字,有時正可成為制造笑料的素材。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》記載,裴子羽做下邳縣令的時候,縣丞名叫張晴。手下人開玩笑說,一個“雨”(羽),一個“晴”,二人相處,豈能融洽?《聊齋志異》里又有一則惡俗的笑話,有兩兄弟,一個叫“陳所見”,一個叫“陳所聞”。二人同朝為官,常愛言語損人。一次上朝,卻被一位同僚巧妙地擠兌了一把。那位同僚先是給皇上講述一番關(guān)于驢、馬、騾之間的特殊關(guān)系,皇上素來不諳獸道,問:“愛卿何知此事?”那位同僚遂當眾高聲答道:“皇上,馬生駒乃臣所見(陳所見),驢生騾乃臣所聞(陳所聞)。”皇上頷首,眾人絕倒。
過去的人們愛麻煩,給孩子取了名,還要再起個“字”,而且名與字兩者還能互為發(fā)明。曾國藩,一字干城,“國藩”意為國家屏障,“干城”適有護衛(wèi)之義。古雅得一塌糊涂。循“名”識古人,識典后識名,真麻煩。
有的人,名字還會跟身世巧合,一個名,只三兩個字,就能透露生平際遇的縷縷因緣線索來,你說奇不奇。錢鐘書,名字很好,學問更好,一生書卷浸淫;邵飄萍,名字不穩(wěn)定,身世如飄萍,四十歲就早早罹難。說到名可成讖,最具代表性的,恐怕還要算是蘇軾了,古時候車前的橫木叫“軾”,登軾而望,可以高瞻遠矚,所以字子瞻。但“軾”這東西又時常暴露于車前,是極易受到損傷的,據(jù)說蘇洵當初給兒子取名為軾,就有警示兒子做人不可鋒芒太露的用意。詎料東坡一生,恰因露才而屢屢遭忌。
老氏云,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,一語道出“名”與“實”常相背離的尷尬。名、實既然本不是一回事,又何必太計較。大畫家的名字可以有叫“朱驢(耷)”的;料想普通人家的孩子,也理應(yīng)有改姓“克林頓”的。
過去,在我老家的鄉(xiāng)下,有些人名簡直近乎荒唐。比方有親哥仨,老大叫斧頭,老二叫瓦刀,老三叫鏟子。一日,老爹安排哥仨去干活,吩咐道:“斧頭,去劈柴;瓦刀,砌灶臺;鏟子,把爐灰掏出來!”一時傳為笑談。還有更土氣的名字,用的是字典里根本找不到的土話,只有音,沒有字。記得鄰村一戶姓曾的人家,給小孩取名叫b ia。沒人知道這個“b ia”字怎么寫。孩子上戶口時,戶籍登記員文化不高,不懂拼音,情急之下,寫成“曾不一阿”。
外國人也有一些怪名字。有特別短的,比如西歐人有姓“I”名“I”的。他的簽名,既像阿拉伯數(shù)字里的11,又像是羅馬數(shù)字里的第二(Ⅱ),實在是滑稽。也有特別長的,據(jù)說有一個泰國人,姓和名合起來竟有40個字之多,大概永無重名之虞吧。
特別的名字,有時正可成為制造笑料的素材。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》記載,裴子羽做下邳縣令的時候,縣丞名叫張晴。手下人開玩笑說,一個“雨”(羽),一個“晴”,二人相處,豈能融洽?《聊齋志異》里又有一則惡俗的笑話,有兩兄弟,一個叫“陳所見”,一個叫“陳所聞”。二人同朝為官,常愛言語損人。一次上朝,卻被一位同僚巧妙地擠兌了一把。那位同僚先是給皇上講述一番關(guān)于驢、馬、騾之間的特殊關(guān)系,皇上素來不諳獸道,問:“愛卿何知此事?”那位同僚遂當眾高聲答道:“皇上,馬生駒乃臣所見(陳所見),驢生騾乃臣所聞(陳所聞)。”皇上頷首,眾人絕倒。
過去的人們愛麻煩,給孩子取了名,還要再起個“字”,而且名與字兩者還能互為發(fā)明。曾國藩,一字干城,“國藩”意為國家屏障,“干城”適有護衛(wèi)之義。古雅得一塌糊涂。循“名”識古人,識典后識名,真麻煩。
有的人,名字還會跟身世巧合,一個名,只三兩個字,就能透露生平際遇的縷縷因緣線索來,你說奇不奇。錢鐘書,名字很好,學問更好,一生書卷浸淫;邵飄萍,名字不穩(wěn)定,身世如飄萍,四十歲就早早罹難。說到名可成讖,最具代表性的,恐怕還要算是蘇軾了,古時候車前的橫木叫“軾”,登軾而望,可以高瞻遠矚,所以字子瞻。但“軾”這東西又時常暴露于車前,是極易受到損傷的,據(jù)說蘇洵當初給兒子取名為軾,就有警示兒子做人不可鋒芒太露的用意。詎料東坡一生,恰因露才而屢屢遭忌。
老氏云,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,一語道出“名”與“實”常相背離的尷尬。名、實既然本不是一回事,又何必太計較。大畫家的名字可以有叫“朱驢(耷)”的;料想普通人家的孩子,也理應(yīng)有改姓“克林頓”的。
白沙信息版權(quán)所有![]() |
電子郵件: 108778073@qq.com |
湘ICP備10202670號 ![]() |